重庆大学药学院 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英文版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力量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科研平台  实验室安全  招聘专区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 首页>>旧版中文>>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重庆大学药学院探访“黄连之乡”:让“所学”有“所用”
2018-07-25 18:30 范枝玲 

位于重庆石柱县东北部的黄水镇拥有黄连地70多万亩,产量占全国60%以上和世界40%以上,黄水黄连市场销售占全国的90℅,是驰名中外的黄连之乡。然而,黄水镇的黄连基本以初级产品出售,在产品开发与包装设计方面有所欠缺。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重庆大学药学院“健康扶贫,携手同行”实践团队决定结合本院的学科优势,在当地开展黄连产品开发座谈会,在产品开发方面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黄连茶合作意向书。

参观基地 收获满满

723日,在驶过两个小时的山路后,药学院实践团队于上午十点抵达位于黄水镇的石柱黄连良种选育基地。该基地占地十亩,整个基地全部由两米多高的木桩搭建,在顶部用细细的树枝铺满,仿佛一个“大凉棚”。据基地的高技术员介绍,黄连的生长习性是喜冷凉湿润,搭棚是为了给黄连“乘凉”。另外,技术员还说道,“而黄连一般生长于12001800米的高山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海拔大约是1500米,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宜进行黄连的育种工作。”

据了解,目前该基地拥有包括云连,雅连,凤尾连,日本黄连等几十个黄连品种,品种的丰富性居于全国前列。此外,在优种选育上,技术人员会对所有的选种育苗工作做详细的记录分类。在基地的试验田里,队员们看到“A类一型”、“A类二型”、“B类一型”等标示牌,感到很好奇,“黄连育种的类和型有什么区别呢?”高技术员解释道,“类是标示叶子型态,型是标示花型。这样的精细化划分,更有利于后期的比照筛选,培育出最优品种。”由于该基地优种选育工作的突出,经常会有许多外省的科研班子前来取经。队员们最后离开基地时也争相与技术员握手,表示非常感谢两位技术员的讲解,此行收获很大。

(队员们在技术员的讲解下查看黄连 史超群 摄)

学科特长 灵活运用

上午1130分,实践团队抵达黄水镇万胜坝村,与当地的黄连农户代表一起开展了黄连产品开发座谈会。在交流中,农户反复提到关于黄连的病虫害问题,“黄连的病虫害真的太严重啦,我们采取的农药根本就没用,十亩地里七亩无收……”

实践团队的成员苏玉是重庆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方向的博士生,针对农户提出的这些问题,苏玉对农户建议道,“关于黄连的病虫害问题,重点在‘防’,不在‘治’。农药最好做到少用甚至不用。要从源头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就要从黄连选苗、土壤选择、环境改善等方面下手。” 农户们表示该建议让他们的思路有所开拓,并对苏玉博士连连致谢。

另外,苏玉博士在座谈会上为与会人员呈现了《黄连产品开发建议书》,建议当地政府根据黄连的抗菌作用将黄连开发成口腔喷雾剂、泡脚粉;根据其降糖作用开发成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品;根据其抗肿瘤作用开发成滴鼻剂快速通鼻……在场的侯国燕书记表示这些建议让他很受启发,将会尽可能地争取政府支持,促进黄连产品的深度开发,为当地农户带来红利。

(黄连种植交流会场景 范枝玲 摄)

黄连文化 值得弘扬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黄水镇的黄连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关于黄连的知识。在博物馆的黄连文化展厅中,队员们发现,黄连本身的名字“黄连”的缘起居然就在石柱县黄水山,在这里一位名叫黄连的青年发现了这种植物的药用价值,于是此后便以“黄连”命名这种植物。另外,在黄连农具展厅里,队员们见识到了在黄连手工加工时期的各种农具,大家纷纷感叹,黄水镇的黄连生产历史真是悠久。

(团队成员参观黄连博物馆 范枝玲 摄)

在活动的最后一站,重庆大学药学院“健康扶贫,携手同行”实践团队与农户佺朝树签订了《黄连茶产品设计合作意向书》,拟在未来一年负责农户佺朝树所生产的黄连茶的包装设计和对外销售工作,预计此举不仅能帮助该农户提高黄连产品的收入,更能进一步弘扬黄水镇的黄连文化。

(实践团队成员玉农户交流了解黄连茶状况 徐磊 摄)

在返程路上,重庆大学“健康扶贫,携手同行”实践团队的学生负责人刘金露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中,并且能对农户,对当地的黄连产业发展有所帮助,我觉得很有价值,我很开心。”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17 重庆大学药学院•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巨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