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历史无声,档案有言 ——重庆大学药学院行政教工支部组织“抗战档案文献展参观”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8

|

点击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坚韧重庆大学抗战档案文献展”于202594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展览厅隆重开幕。此次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图片,系统梳理并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重庆大学师生坚守教育救国理想、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峥嵘岁月,为观众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与历史思考。

2025925日上午11点,重庆大学药学院行政教工支部的党员同志,在学院党委书记周辉同志带领下进行了参观。

步入展厅,时光仿佛倒流至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一份份泛黄的公文、一张张模糊的老照片、一页页工整的教案手稿,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历史。展览清晰地勾勒出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大学作为后方重要高等学府,如何在敌机轰炸的威胁下,坚持办学、弦歌不辍的壮阔图景。从教授们在防空洞口坚持授课的感人故事,到学生们在困境中刻苦攻读的生动影像,每一件展品都如同一块拼图,共同构建起一所大学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宏大叙事。

展览不仅聚焦于校园内的坚守,更展现了重大师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洪流的担当。组织抗战宣传队、募捐支援前线、学生投笔从戎的登记名册、师生参与战时科技研发的成果记录,这些档案有力地证明,重庆大学从未置身于国家存亡之事外,而是将教育的使命与抗战救国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学校依然尽力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进知名学者,保障科研活动,为战后重建和国家未来储备了大量人才。在沙坪坝松林坡的山壁上,那些人工开凿的防空洞,不仅是生命的庇护所,也曾是岩洞教室。史料记载,即使洞内潮湿昏暗,学生们仍席地而坐,借着洞口的光线听教授讲解《微分方程》或《莎士比亚》。教授叶元龙曾写道:炸弹可以摧毁我们的校舍,但摧毁不了我们求知的意志。

此次档案文献展的价值,远不止于历史的回顾。它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观众们在珍贵的文献前驻足凝视,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乐观与奉献精神。这些沉睡在档案库中的纸张,因这次展览而被重新赋予生命,它们提醒着我们,今日和平安宁的校园、国家蓬勃发展的景象,正是建立在无数先辈于烽火中的坚守与奋斗之上。

述往事,思来者,通过参观重庆大学抗战档案文献展,党员同志们深刻认识到,一所大学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更在于其在国家民族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风骨与担当。这段历史,必将激励新一代重大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将爱国情怀融入求知问学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展览仍在继续,历史的回响久久回荡。它告诉我们,档案虽静默,但其承载的精神却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