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
冯旭利同志团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0-08-13    点击:

2020年8月,药学院教工党支部冯旭利同志课题组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题为“Highly uniform self-assembled microspheres from single macromolecule self-recognition for enhanced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

癌症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一种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功能以清除机体肿瘤细胞的癌症治疗策略,其中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过继转移治疗等。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T细胞受体,与肿瘤通常过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相互作用,会导致T细胞无活力或衰竭。所以针对PD-1/PD-L1相互作用的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增强免疫应答,消灭癌细胞。虽然PD-1抗体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癌症,但其临床疗效仅局限于部分患者。部分原因可能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免疫抑制酶,如吲哚-2,3双加氧酶(IDO)。IDO可催化色氨酸降解为犬尿氨酸,因此肿瘤中IDO的过量表达会导致效应T细胞的抑制和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从而抑制了免疫应答介导的反应。临床上IDO抑制剂1-甲基-D-色氨酸(1-MT),可以有效缓解肿瘤微环境存在的免疫抑制。基于此,冯旭利同志课题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微球制备方法,利用两亲性聚合物MPU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微球,与传统方法相比,避免了有机溶剂的引入而使蛋白类药物失活。同时,这种微球可以协同运输anti-PD11-MT药物。在保持药物活性和延长药物滞留时间的同时,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对利用B16F10黑素瘤肿瘤和MC-38结肠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1 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微球药物传递系统示意图(a)微球自组装示意图(b)药物释放发挥抗肿瘤作用示意图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C/D0CC04255B#!divAbstract

 

责任编辑:漆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