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兰娟(女)(1947.09.13- )感染病(传染病)学家。浙江绍兴人。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科协主席。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2年4月,在校期间的李兰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6月,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主治医师(至1993年10月)。
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学习。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工作中,李兰娟对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医药卫生学部(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2018年1月,团队获2017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20年3月31日,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凯旋;4月,任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科研综述
李兰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为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
科研成果及奖励
(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2)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
(3)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
(4)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
(5)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6)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社会团体 一等奖,2015
(7)《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省部级,2016
责任编辑:张玉莲